职工得实惠,企业不增加负担 继建设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关于住房公积金管理若干具体问题的指导意见》(建金管[2005]5号)后,最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又颁发了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10号),两个文件都对企事业单位为职工建立和缴纳住房公积金的标准和税前扣除限额作出了明确规定。文件的颁发在进一步提高职工社会保障水平的同时,也给税务筹划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空间。 当前,一些企业单位,尤其是一些民营或效益不好的企业有一种不正确的认识,认为为职工建社保会增加企业的负担,因而对此不予重视。事实上,企业用足用好国家的社保政策,不仅能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水平,而且也能大大降低企业和职工的税负水平。 住房公积金:职工得实惠,企业不增加负担 在上述两个文件发布前,很多企事业单位虽然也为职工建立了住房公积金制度,但各地计提的标准和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却各不一致,获得的节税效益自然也不相同。对于一些尚未建立或虽然已建立了住房公积金制度,而计提标准未达到上述通知和意见规定标准的企事业单位来说,充分运用上述政策无疑将给企业和职工带来一定的节税效益,进而提高职工的工薪含金量,可谓一举两得。 例如:A企业为执行工效挂钩政策的企业,2005年允许税前扣除的人均月工资为2000元,预计今年将达到2200元。该企业尚未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 第一种方法,为了进一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企业计划将人均月工资按2500元发放。由于企业发放的工资标准超过了按工效挂钩政策计算的标准,超过部分按规定将调整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因此企业每人每月需调整所得税=(2500-2200)×33%=99(元);职工需承担的个人所得税(缴纳允许税前扣除的养老保险等为220元,下同)=(2500-1600-220)×10%-25=43(元),个人获得的现金和递延收入为2457元,企业承担的每人每月的人工成本为2599元(未计算应由企业承担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等,下同),企业和职工月均合计税负142元。 第二种方法,如果A企业2006年的工薪政策改为工资继续按工效挂钩政策计算的2200元发放,但为了提高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水平,从当年开始为职工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并按财税[2006]10号文件规定的标准计算缴纳,其他条件不变。根据财税[2006]10号文件的规定,企业应按不超过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12%的幅度内计算缴纳住房公积金(这里按高限12%计算)。也就是说,企业需为每个员工缴纳2000×12%=240(元)。根据《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00]84号)第十八条的规定:根据国家或省级政府的规定为雇员支付的社会保障性缴款;纳税人负担的住房公积金等不作为纳税人的工资薪金支出。这就是说,企业为员工缴纳的上述住房公积金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 职工个人需缴纳的住房公积金也为240元,根据财税[2006]10号文件关于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建设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住房公积金管理若干具体问题的指导意见》(建金管[2005]5号)等规定精神,单位和个人分别在不超过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12%的幅度内,其实际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允许在个人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的规定。因此职工每月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2200-1600-220-240)×5%=7(元),这就是企业和职工月均合计税负。由于上述通知同时规定个人实际领(支)取原提存的基本养老保险金、基本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和住房公积金时免征个人所得税,因此职工个人现金和递延收入为2433元,企业承担的每月每人的人工成本为2440元,基本上接近2500元的目标,即每个职工税后收入增加24元,则企业需支出25.26元[(X-X×5%)=24];由于超过了工效挂钩标准,因此企业需对此作纳税调整8.34元(25.26×33%)。也就是说,企业只要增加33.6元的支出即可达到上述目标,企业和职工合计税负16.6元,与刚才的142元相比节税125.4元,企业实际承担的每人每月的人工成本也仅为2473.6元。 通过对比上述两种方法可以发现,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后,企业每月每人的人工成本降低了125.4元,而职工实际收入却没有减少。 ?
【西安代理记账网】:专业为广大企业及创业者提供注册公司、代理记账、公司(工商)注册、商标注册、公司变更、公司注销、税务筹划等专业财税服务,为您解答各种工商财税疑难问题,如有需要,欢迎来电咨询办理!服务热线:180-4900-5268(同微信),免费创业辅导。
本文地址: https://www.xiandailijizhang.com/zxzc/20373.html
本文标签:工商注册营业执照
特别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财税知识及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如您对所转载内容、署名等有异议,可与本网(info@sxlccs.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